小麦糜疯病毒病
报检植物:小麦
报检类型:病害
检测认定:小麦糜疯病毒病
中文名称:小麦糜疯病毒病
中文别名:小麦糜疯病
病原中文名称:小麦条点花叶病毒
病原分类地位:-ssRNA目、弹状病毒科
病害类型:病毒
地理分布:我国西北麦区
主要寄主:小麦 、大麦、糜子、燕麦、黑麦、谷子、玉米等
危害部位: 叶片、茎
传播媒介:曲叶螨
防治指标:(不详)
检疫地位:非检疫对象
危害症状:
引起严重花叶或产生黄色斑点、长短线纹或褪绿斑驳,植株矮化,分蘖高低参差不齐,引起不同程度坏死。有的分蘖死亡或茎叶扭曲,茎节上下拐折,造成植株散乱,故称糜疯或拐节病。
病原形态特征:
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.简称WSMV,称小麦条点花叶病毒,属-ssRNA目、弹状病毒科病毒。病毒粒体长条杆状,大小625~725×15~18(nm),病毒含单链RNA。
病原生理特性:
钝化温度54℃,稀释限点100~10000倍。
浸染循环:
该毒原由曲叶螨传播,若虫期获毒后,可终身传毒。但不经卵传毒。发病因素:
(1)播种过早,晚秋不凉,暖冬,春天气温回升早,高温、干旱,有利于曲叶螨、麦蚜、灰飞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及危害传毒。
(2)氮肥施用太多,生长过嫩,播种过密、株行间郁闭易发病。
(3)多年重茬、肥力不足、耕作粗放、杂草从生的田块易发病,距糜田近的易发病。
防治方法:
一、农业防治:
(1)播种前,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,集中烧毁或沤肥;深翻地灭茬,促使病残体分解,减少病原和虫原。
(2)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,开好排水沟,降低地下水位,达到雨停无积水;大雨或大雪过后及时清理沟系,防止湿气滞留,降低田间湿度,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。
(3)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,不用带菌肥料,有机肥中不得含有大麦病残体;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适当增施磷钾肥,加强田间管理,培育壮苗,增强植株抗病力,有利于减轻病害。
(4)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,防治好蚜虫、灰飞虱等害虫,断绝虫害传毒、传菌途径;防止病菌、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。
(5)高温干旱时应灌水,以提高田间湿度,减轻蚜虫、灰飞虱危害与传毒。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。
(6)在杂草刚返青出土时,及时彻底清除或喷药灭虫,以减少毒源。
(7)适期连片播种,避免早播。麦田冬灌水保苗,减少蚜虫越冬。小麦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
穗率。
(8)糜疯病发生区,麦田宜远离糜子田。
二、生物防治:
(一)防治病毒用药:
8 %宁南霉素(菌克毒克)200倍液
0.5%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
1.5%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
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1次或2次。
(二)防治曲叶螨用药:
(1)植物源制剂:
0.3%苦参碱水剂800~1000倍液
15%蓖麻油酸烟碱乳油800~1000倍液
0.65%茼蒿素水剂400~500倍液
3.2%烟碱川楝素水剂200~300倍液
1%蛇床子素水乳剂400倍液
0.3%印楝素乳油600~1000倍液
0.5%藜芦碱醇溶液800~1000倍液,
25%杀虫双水剂500~600倍液
(2) 微生物源制剂:
2.5%多杀菌素水悬浮剂600~1000倍液
2%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
三、化学防治:
(一)拌种剂:
播种前用75%甲拌磷乳油100g,对水3~4L,喷在50kg麦种上拌匀,再闷种12小时后晾干播种,
(二)防治曲叶螨用药:
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~3000倍液
25%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0~8000倍液
70 %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000~15000倍液
20 %康福多浓可溶剂5000~6000倍液
15 %金好年乳油1500倍液
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
5%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
5 %啶虫咪乳油2500~3000倍液
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~1500倍液
50%马拉硫磷乳油1000~1500倍液
50%对硫磷乳油1000~1500倍液
25%扑虱灵(噻嗪酮、优乐得)可湿性粉剂750~1000倍液
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~1500倍
25%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
10%一遍净(吡虫啉)可湿性粉剂2000~2500倍液
(三)防治病毒用药:
7.5%菌毒·吗啉胍(克毒灵)水剂500倍液
20%吗啉胍·乙铜(毒尽、病毒特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
40%吗啉胍·羟烯腺·烯腺·(克毒宝)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
3.95%三氮唑核苷·铜·锌(病毒必克)水乳剂600倍液
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1次或2次。
注意事项:该病毒主要是曲叶螨传毒,消灭曲叶螨是重要措施。
本站声明:本检测仅供参考,不承担任何承诺与责任。如需确认,请与当地植保站联系。